
结构损伤与缺陷普查:系统检查原结构是否存在影响承载力的裂缝(宽度、走向、分布)、过大变形、钢筋锈蚀、混凝土剥落、节点松动、基础沉降差异等病害,客观评估其当前技术状态。
节点与连接可靠性核查:重点检查荷载传递路径上关键节点(如梁柱节点、主次梁连接点)的构造做法与现状完好性。
3、承载力安全验算
基于原始设计资料与详尽的现场勘查数据,构建反映鉴定区域的结构实际状况的原结构计算分析模型。将新增荷载与原结构既有承担的全部荷载(包括改造前已存在的恒载、活载)进行叠加,按照结构设计规范要求,考虑多种最不利荷载组合工况,计算结构构件在组合作用下的内力(弯矩、剪力、轴力等)。
对承受夹层荷载传递的原楼面梁、楼板、下部支承柱及基础进行复核,重点验算其抗弯、抗剪、抗压(压弯)、稳定性等强度指标是否满足现行规范要求,确保结构在极端情况下不发生破坏。
验算在上述荷载组合下,原结构构件(尤其是梁、板)的变形(挠度)是否在规范允许的舒适度范围内,评估既有裂缝在新增荷载作用下的扩展趋势及宽度控制,确保不影响结构耐久性和正常使用功能。特别验算新增荷载传递路径中新旧结构连接节点的承载力、刚度和构造可靠性,综合分析各项验算结果,判定原结构在承担加建夹层及使用荷载后,其整体及各关键构件是否具备足够的安全储备,明确是否存在承载力不足或变形超限的风险点。
4、鉴定结论
基于详实的复核验算结果,出具权威的结构安全鉴定结论:确认现有楼面结构及下部支撑体系在新增荷载下,其强度、刚度、稳定性均满足现行规范安全标准及正常使用要求。
对满足要求的区域,可提出使用注意事项(如避免超设计堆载);对需加固区域,指明加固的必要性及原则性方向(如增大截面、粘贴复合材料、体外预应力、增设支撑等);提出必要的后期使用监测与定期检查维护建议。
扫码关注我们
